close

Korea-Incheon-International-Airport-Boarding-lobby-Duty-free-shop.jpg 

愈來愈多的商品和服務,鎖定頻繁出入機場的旅客為目標,砸下大錢進駐機場,讓機場成為觀察商品和服務販售的前哨站。

王志仁
《數位時代》總主筆。1994年進新聞業,從事財經、科技領域報導,曾與微軟董事長比爾‧蓋茲、英特爾董事長安迪‧葛洛夫等多位具全球影響力人物對話;近年多次受邀擔任思科、惠普和interbrand等外商企業論壇及年會主持人。

隨著豬流感疫情擴大,全球防疫工作如臨大敵,而機場首當其衝,負責把第一關,篩選出疑似感染者。如有漏網者,也可透過通關時填交的個人健康檢查表上的地址,事後再找到人。機場把關愈嚴,疫情擴大的機率就愈低,好比公司在面試新人時愈謹慎,招錯人進來導致成本上升的可能性就愈低。


但機場的重要性,可不只在疫情出現時才凸顯,許多因應機場而產生的新業務,正不斷出現。


在桃園機場,免稅商店的架子上陳列著愈來愈多的台灣土特產,做為台灣人出國攜帶的伴手禮,或大陸觀光客離去前的紀念品。台北故宮和歷史博物館也都在此開店,販賣多種紀念品,目標客戶也很明顯。


在香港機場,經常能看到各種商展的廣告,因為香港一年到頭舉辦各種商展,機場是提供各種參展和觀展人士訊息的最佳地點。近年來,香港機場的EMBA廣告愈來愈多,也說明讀EMBA的人和經常搭飛機者高度相關。


在上海和北京的機場,不論是廣告、商店或餐飲,都存在很大的進步空間,但是這裡的書店卻很有意思。因為中國的圖書和雜誌發行通路,受到很多限制,要大規模發行的成本極高,一般都採針對特定客戶群的發行方式;而機場是含金量最高的通路,很多書和雜誌在市區並不發行或僅小量發行,但砸下大錢進機場,目的就是讓廣告主(被認為是一群常搭飛機的人)看見。


中國的特殊情況其來有自,但鎖定頻繁出入機場旅客所辦的雜誌,可不只是在中國。英國《Wallpaper》雜誌創辦人泰勒‧布魯爾(Tyler Brûlé),兩年前辦了另一本雜誌《Monocle》,主要就在世界各地的機場書店發行,瞄準這一群在全球範圍移動的工作者。


過去,機場更多是販賣免稅化妝品和菸酒的地方,但已陸續增加吸菸室、上網、按摩、淋浴、手機充電、計時旅館和商務中心等,為旅客提供更多便利,也把他們在機場候機和轉機過程中的每一分鐘,找到相對應變成現金的機會。


不只在機場,這種商機也延續到上機之後。機上購物已成為航空公司和空服員新的收入來源,並因此成為新品牌初試啼聲之處。丹麥新的手表品牌Skagen,進入台灣市場最早就是在航機上銷售。


針對機場和航機上設計的各種新商品和服務,愈來愈多。一位朋友觀察到,在機場賣的書,許多都與經濟學有關,內容多半淺白生動、篇幅適中,這是符合商務人士的工作需要,能在二到三小時內輕鬆看完。這可能是以後想進機場的書必需符合的寫作格式,而且各種暢銷書榜也要開始增列機場這一塊,能在這裡賣的好,它的意義不只是數量而已。


豬流感終究會過去。下一本機場經濟學的書,應該好好談談如何把機場變市場,以及下一個能在機場賺到大錢的點子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ohnnyw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